top of page

難以啟齒的苦—辛苦又痛苦的強迫症


「東西一定要擺整齊,固定位置或方位,不然會一直想東西沒擺好」、

「鎖完門一定要轉動門把5次,才能確認門有鎖好,

中間如果被打斷,就要重頭來,我也不知道為何一定要5次」、

「我知道這樣的距離應該不會碰到垃圾,

可是丟垃圾或經過垃圾桶的時候就是會重複確認自己不會碰到,

可能有碰到就噴酒精」

是生活的習慣?是個性?還是症狀?

這些是常見的強迫症症狀,如檢查的強迫行為、怕受污染的強迫思考、清洗或清潔的強迫行為、排序或整理的強迫行為等,但是有更多人認為,這些人只是有潔癖、愛整齊或做事比較小心而已,是生活的習慣或是個性關係,有許多人也是會有類似的習慣;的確,如果只看當下的行為,通常沒辦法判斷是不是有強迫症,但是,如果會感覺到這些想法或行動是過度或不合理的,明明知道是浪費時間,卻又無法克制地重複,當想法或行為被中斷,會變得很焦慮,有時為了避免這些行為想法或害怕會發瘋,會逃避某些情境,嚴重影響到生活、職業、人際、家庭等方面,就很有可能是強迫症狀。

是潔癖?還是強迫症狀?

譬如有潔癖的人,會比一般人要求乾淨,花較多時間在清潔上,但如果自己不想這樣,想改又改不了,甚至已經洗手洗到破皮仍然要洗手,會因為覺得外面很髒而不敢出門,要求家人返家前一定要完成某清潔動作才能進門,不管多晚多累在家裡客人走後一定要大清掃,因為怕家裡被弄髒,平時也盡量不邀約親友到家中,這些要求清潔的程度、因清潔所花費的時間或清潔的頻率等等已經與一般狀況差異很大,就需要考慮是不是有強迫症狀;當然,是不是罹患強迫症,仍是要交由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來判斷。

強迫症的病因

目前的醫學研究還沒有證實出確切的病因,但發現與遺傳、個性、生活環境等因素有關,同時也會有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衡的現象,研究上也發現部分強迫症患者有腦傷的病史,例如腦炎、腦膜炎、癲癇、腦外傷等等;所以,如果家族中有強迫症病史,家庭教養嚴厲,個性上有完美主義、過度敏感、喜好思索、刻板無彈性等特質,若再加上有生活壓力,就需要注意是不是會因此影響腦部功能,若已經罹患強迫症,隨著生活壓力的高低,症狀也會有明顯起伏。

強迫症真的很痛苦

強迫症在以往被認為是盛行率不高的疾病,但實際上是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只是因為病患常常是隱瞞症狀且就醫率偏低,在許多研究上發現,病患的痛苦指數高,容易有睡眠困擾,在生活品質也比一般病人差,也常因為不瞭解疾病,容易有困惑、受挫、害怕、自責、焦慮及憂鬱等情緒,若加上周遭親友的不諒解、指責或完全的配合,病患要對抗疾病則更雪上加霜,也因此強迫症的病患容易同時罹患其他的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或社交恐懼症等。

常見的治療方法

目前國內常見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家庭教育等,通常多元的治療方式是最有效的,治療過程中可以增加對疾病的認識,教導認知調整、行為改變及放鬆等技巧,協助培養正確的心態、減少症狀、學習情緒及壓力調適等等;這些技巧,都可以在精神科或身心科門診時請教醫師,若是需要正式的心理治療及家庭教育,經由醫師的評估轉介後,可分別由臨床心理師及社會工作師進行。

也可以選擇EMDR療法

EMDR全名是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翻譯為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是Francine Shapiro心理學博士所創造,過程中透過眼球移動、雙耳聽覺刺激或觸覺刺激等方式,促使失衡的神經系統恢復到平衡適應的狀態,幫助個案將過去經驗整合為正向的情感與認知,EMDR在早期主要治療創傷記憶及創傷後症候群的個案,陸續發現對於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飲食疾患、強迫症、恐懼症、睡眠障礙、長期痛苦、壓力等狀況也有明顯改善效果。

學習接納及有彈性

病患及家屬也需要常常自我提醒,強迫症狀是因為疾病,不是個人因素,而且病情會起起伏伏,所以面對強迫症狀,需要有包容、接納的態度及彈性的方法,對大部分的強迫症病患來說,求醫不容易,面對疾病更不容易,除了需要勇氣,更需要毅力,只有隨著不斷的學習及適當的調整,才能更輕鬆地過生活,若是已經嘗試過很多方法仍不滿意,就需要考慮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註:本文已於106年10月以桃園療養院名義發表於桃園市部分地區新聞網網站。

Featured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