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窺探迷思:心理治療V.S酒吧對話
EMDR治療的方式往往讓旁人或初學者覺得霧裡看花或感覺到有些認知失調,不僅是因為治療操作方式的獨特性,也與治療的信念有關。 以下是《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Van der Kolk剛開始學習EMDR治療時的一段小故事。 初接觸EMDR療法時,他已經是一位資深的精神科醫師。他剛在演練中體驗到記憶如同畫面般閃過又淡去,心中自然而然接受了上司決定關閉他的門診的決定,對此覺得神奇。 然而當輪到他幫夥伴進行記憶處理時,他的夥伴卻拒絕分享痛苦事件的任何細節以及療程中所聯想到的事情,這使他感到慌亂不安與苦惱。療程結束時,他的夥伴第一句話告訴他:與你合作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不過這讓我原本的心理困擾消失了。 Van der Kolk感到不快(不爽)與困惑而前去找他的培訓老師,他覺得很疑惑:「為什麼療程進行時他看起來還極為痛苦,之後卻說長期的痛苦都結束了?如果他不願讓我知道他在治療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如何知道他解決了什麼,哪些事情又還沒解決呢?」 老師笑著問他:「你成為精神衛生專家該不是為了解決某些個人問題吧?而當人們把他們的創傷故事告訴你時,你是否覺得對你很有意


書籍推薦: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在這裡想與大家分享一本近期在國內心理學界發燒的翻譯新書-「 這裡想與大家分享一本近期在國內心理學界發燒的翻譯新書-「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創傷使我們不斷面對自己的脆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酷,但也使我們面對自己卓越的韌性。」 簡介:
從家暴到校園霸凌,從童年長期受忽視到大型災難,從強暴到車禍,從喪親到失戀,衝突、意外、背叛、孤立,創傷在生命中無所不在,而且是現代社會最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我們的一切,大腦、心靈與身體,都是為了在社會系統中合作而設計,這是人類最強大的生存策略,是人類這個物種成功的關鍵,但也正是多數精神問題中崩潰瓦解的部分。受創者需要專業協助,一般人也有大量負面經驗要處理,但要了解人類的痛苦,就要了解人類身體和大腦的神經連結。 本書出版不過幾年,便已成為創傷領域的經典,也被視為「最近三十年的精神衛生領域最重大的一系列突破」。作者在書中檢討了過往的創傷療法如藥物、談話治療為何效果有限,並一一深入剖析他這三十多年以自身為實驗並用在病患身上的各式新療法,包括以瑜伽來調節身體過度喚起、以正念幫助自我覺察、以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

關於想像力、希望與未來
「…羅夏克測驗告訴我們,心理受創的人傾向於把自己的創傷套在身邊每件事情上,不太能辨認正在發生的事…他們在墨漬中看到的是往事的景象,而非展現出想像力的標誌:心智的靈活度。他們只是不斷重播舊片。 想像力是生活品質的關鍵,讓我們能擺脫例行的日常生活,藉著幻想旅行、食物、性愛、戀情或最後決定權,讓人生具有情趣。想像力讓我們有機會展望全新的可能,是讓我們的希望成真所需的發射臺,可激起創意、消解無聊、減輕痛苦、增加樂趣、豐富最親密的人際關係。 一個人如果不斷身不由己被拉回去,回到最後一次感受到熱烈投入與和深刻情緒的時候,就會造成想像力故障和喪失心智靈活度。沒有想像力就不會有希望,沒有機會展望更加的未來,沒有地方可去,也沒有目標可以完成。」-Van der Kolk, p25,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每分每秒恐懼侵蝕中--恐慌症
會有恐慌,通常是覺得不安全
因此前面一定有一些歷史,只是個案可能忘記了
此時EMDR治療師可將主題定為「I'm not safe」 也許第一次的發作是因為工作或家人的離去
治療師呀,請不要就此停下腳步直接工作這個記憶
請帶上偵探的細膩與菩薩的溫柔開始旅程吧!
往逝去的日子追尋線索,不放過身體的感覺、情緒
恐慌帶來的困擾是什麼?
例如恐懼時的腦袋一片空白
也許,是小時被老師罵
也許,是曾看到爸爸罵媽媽
每個感受可能連結到不同與意想不到的記憶 例如以下的小故事:
一位對先生很挑惕的女士想要改變自己,找到一個與媽媽有關的記憶。
小時候,媽媽總要求杯子要同樣形狀、顏色排放
孩子時的她哪管的了這麼多呢?在整理同時心不在焉地做著夢,悠遊在想像世界
突然間夢被媽媽的責罵聲吵醒了
嚇到的感覺讓她從此很難覺得安全 即使長大了,僅僅待在廚房也會覺得很緊張 也因此後來婚姻中在廚房準備食物時
先生進來不經意地玩笑話恰好引爆了戰火。 看似婚姻問題,原來和一個留著不安與害怕失去母親的愛的記憶有關呢。


EMDR治療心得分享-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才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我完全不了解我自己。」 「以前的我很不喜歡照鏡子,希望自己是冷冰冰的、沒有感覺的人…」 「老師一開始會要我拍張照,照出這事件裡我覺得最糟糕的畫面,然後配上我覺得的負面詞語,讓自己開始想像,之後就像坐上了火車看著沿途窗外的風景,一幕幕的出現又一幕幕的消失…」 以下是一位女士的親身體驗,她將參與EMDR治療的經驗書寫下來,在此誠摯地感謝她願意大方地與大家分享她的故事,讓需要幫助的朋友們能多一些的希望與勇氣。
-----------------------------------------------------------------------------
很開心可以分享我的諮商心得,因為這個過程,讓我重新認識自己,讓我有能量可以面對不同的關卡。
在剛開始的諮商時,劉老師有請我先寫出20件糟糕、不開心的事件,10件開心快樂的事件,當時我以為我有很多很多不開心的事情,一定可以馬上寫滿20件,殊不知當真的下筆開始寫的時候,覺得自己瞬間失憶了,慢慢拼拼湊湊到20件。不過後


凡是會讓我們害怕的,都是過去的記憶。
凡是會讓我們害怕的,都是過去的記憶。 如果過去的傷害還存在,就會用受傷的態度去回應周圍的生活,所以活的不輕鬆。 而我們常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而不自知,不自知時問題便如滾雪球般,讓我們看不見根源。緊緊握住過去那些恐懼害怕的記憶,保護了曾經與此刻的脆弱,但也阻礙了關係中愛的流動。 恐懼,是過去經驗的解讀,當被看見了,它便會一個個剝落。 放下的那一刻,浮現的愛是一份輕鬆與自由的幸福,此時,生命中珍貴的東西才有機會經歷與發生。
—閱讀<<愛,就在你心中>>筆記


明知該離開卻放不下的愛情
我們知道受困在痛苦記憶的靈魂,可以經由EMDR而擺脫困擾,然而有趣的是,許多在矛盾情感關係中考慮要離開還是留下的人,反而是被困在過去曾擁有的幸福回憶中痛苦萬分,即便心裡有個微弱的聲音清楚知道真正對自己好的決定是什麼,甚至可能受到了身心的傷害卻仍難以放手,無法讓現在的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 讓這篇文章告訴你,原來卡在正向記憶而忽略現實的矛盾困境,竟然也能被處理! http://0rz.tw/3m3fJ
#人生事務所 吳立健-艾迪心理師 # 愛情鬼遮眼


心的保護機制
熱騰騰的直播!~~~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56914734640928&id=130135780652161
節目:今天聊什麼?
時間:12/11(一)10:00-11:00
主題: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正聲台中台與台中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所共同製播的「今天聊什麼」節目,邀請學會理事長 胡甄容女士,直播與大家分享我們的身心在面臨壓力與創傷時的保護機制,透過了解創傷機制,找到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資源與復原力量,在療癒之路上對自己有更多的寬容和允許。


等待,再次連結
會家暴媽媽的爸爸 和無法保護自己與孩子、離不開的媽媽 那個孩子,把驚嚇一直留在心裡,沒有學會呵護究竟是什麼道理
瞧不起爸爸也瞧不起媽媽,為了保護自己的心而與外在隔離
從此,愛的光也不再有機會進來 等待一天他渴望地往外看 已腐朽的窗子縫隙正好透進一絲飽含陽光曬過泥巴和草香的暖風…